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将练兵备战作为培养战友深情的好课堂——
训时甘苦与共 战时生死与共
■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宋子洵 陈利 通讯员 付运红
(资料图片)
图为该旅官兵探讨装甲指挥车操作技巧。(高俊伟 摄)
危急关头,指导员王洪悦挺身而出勇救战友的一幕,深深刻在第82集团军某旅某连官兵心中。
今年4月,驻训地附近突发山火。该连官兵奉命救援途中,突然一块石头从山上滚落,砸向上等兵李子雄。一旁的王洪悦快步冲上前去推开小李,自己被山石砸得鲜血直流。
6月中旬,第82集团军某旅“知兵爱兵”课堂上,这件事被官兵反复提起。大家都说,练兵备战中培养的战友深情,经得起生死考验!
“同在生活圈、不在朋友圈”“不远不近也不亲,不打不骂也不爱”……该旅领导在调研中发现,由于时代变化、科技发展、社会风气的影响,官兵关系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挑战。
“官兵团结友爱,部队无坚不摧!”该旅党委一班人认真讨论后感到,要立足时代特点、结合部队实际,引导官兵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,形成团结一心、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,为能打仗打胜仗凝聚军心士气。为此,他们深入开展“知兵爱兵”教育系列活动,体系推出密切新时代官兵关系的好做法,将练兵备战作为提纯官兵关系的好课堂,淬炼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。
采访中,两名上等兵不约而同向记者讲述了两个相似的故事。
一次,发生在戈壁驻训点。上等兵夏继承出现严重身体不适,头疼欲裂,呼吸困难。他服药后昏睡一晚,醒来时发现,排长韩广通守在他身边。原来,放心不下的韩广通一整夜没睡,随时留意他的身体状况。
一次,发生在茫茫雪野。去年冬训,上等兵潘鹏西注意到一个细节:尽管野战帐篷里已经设置了煤气报警器,可连队干部仍然不放心,坚持轮流守护战士们。帐篷外大雪纷飞,帐篷内战士们安然入眠,连队干部守在火炉旁。这动人一幕,刀凿斧刻般烙印在潘鹏西和战友脑海里。
训时甘苦与共,战时生死与共!这些感人事例让该旅党委更加坚信:战争年代,血与火、生与死的战场培育了上下同欲、所向披靡、生死与共的官兵关系。今天,练兵备战同样是培养战友深情的好课堂。
为了进一步密切新时代官兵关系,该旅专门下发通知,要求全旅干部在练兵备战过程中必须身先士卒冲在前、干在先,和战士结对子关心关爱,尽全力解难帮困。他们还明确规定,将干部带头作为衡量官兵关系、评先创优的重要指标。
与副营长毋鹏鹏一起挖掩体,让某连战士对官兵一致有了更深体会。两年前,该连在演习中担负构筑掩体工事任务。令战士们没想到的是,当兵蹲连的毋鹏鹏没有袖手旁观,始终与大家战斗在构工一线。
几天的构工作业,毋鹏鹏抢着干最重的活,开掘的土方量最大。“毋副营长能吃苦!”从那以后,参加构工的战士们,看到毋副营长就感觉格外亲。他们都说,平时毋副营长和我们同甘共苦,战时他就能和大家同生共死。
练兵备战中,该旅干部真心关爱战士,与战士保持一致,激发了战士主动关心和尊重干部的热情。
某连射击技师、二级上士刘书航和排长李浩然刚认识一个月,两人虽然经历、学历和爱好完全不同,但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。谈及原因,李浩然深有感触地说,那是因为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走到了一块。
去年夏天,李浩然军校毕业分到连队时,正好赶上坦克射击课目训练。在院校学习时,李浩然在这一课目考核中取得过优异成绩。本以为自己在训练中取得好成绩是“三个指头捏田螺——手拿把掐”的事,没想到,因为连队坦克装备的火控系统型号与他在院校学习的不一样,李浩然的考核成绩竟然不及格。
看到这一幕,刘书航主动帮他查找分析原因。一来二去,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,不仅训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还玩在一起。对此,李浩然感慨不已:“谁说经历、学历不一样就玩不到一起去,搞好实战化训练是我们最大的‘共同语言’。”
演训场上生死与共,让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更足了。
一次实弹演习,一枚炮弹在射击时因尾翼意外掉落,卡在炮膛中进退不得。危急时刻,连长傅童童、营长张奇和旅副参谋长刘占彪带着射击技师、一级上士张涛迅速赶到现场。几人抢着上车查看情况,严格按操作规程排除故障,最终成功处置险情。
“排弹异常危险,但看到连长、营长和旅副参谋长都在现场,我心里就特别踏实,也特别有底气。”谈起这件事,张涛感动地对记者说,“战友们都愿意跟着这样的干部上战场!”
标签: